-
柬埔寨回不去的国“穷忙族”的标准配置
发布日期:2022-07-28 16:21 点击次数:60日本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在《穷忙族》一书中,他对“穷忙族”下的定义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
柬埔寨疫情的跌宕起伏,把很多中国人直接推向“穷忙”地带。回国的热潮,背后是希望、无助、经济的较量,三者也可以统一归属到“穷忙族”生存困境。回国的机票不是4万就是5万,甚至还持续增高,外加住宿、伙食等等费用,一系列回国所产生的费用是他们难以承受的。据我了解,有些人的机票都买到11月后了。
在柬埔寨,你是不是穷忙族?或许这段时期“回国”成为了“穷忙族”配置的一个现象呈现。穷忙族,他们辛苦挣钱,筋疲力尽,但工资没有让他们脱离贫困,改善他们的生活,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根本找不到出路。这个族群被社会不同的体系、阶层、角色所捆住,很难跳出由人设计出来的系统。当灾难来临,他们所面临的危险更多,但救助系数却低很多。比如在金边的建筑工人,被辞退后吃饭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买机票回国了。他们不努力吗?谁又能去救助他们?
2月16日,广西陆川县公安局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罗女士邮寄的《感谢信》、锦旗和手绘“雪蓉蓉”与“冰墩墩”。《感谢信》中句句透露着罗女士对陆川公安帮其救回被骗去缅甸北部工作儿子罗某某恩的感激之情。
最近,不管是归国政策变化、机票飞涨、隔离费用,都是最吸睛的话题。林女士和胡女士都在柬埔寨从事销售工作,在采访中,林女士觉得自己也算穷忙。不能回国的原因也是因为成本太高。她目前租房生活,有孩子费用支出,薪资在柬埔寨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胡女士不能回国,同样因为成本过高。她说,光靠上班,确实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在回国路途中更不安全,干脆以不变应万变。相对而言,两位受访者对生活都比较乐观。
对于很多穷忙族而言,他们依旧靠父母的帮助来维持穷迫的生活状态。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不,他们是勤奋的。
“穷忙族”的社会现象,其实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等,而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与来越多的穷忙一族,也包括部分在柬埔寨的中国人。不管去到哪里,中国人的奋斗和努力都不会差,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属性。但螺丝钉精神和集体性的生存意识融合,反而固化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从目前了解的柬埔寨人来判断,他们很少存在穷忙现象,这与经济发展和国度信仰存在莫大关系。
根据美国著名记者戴维•希普勒在《穷忙》一书描述,洗车工无车可开,银行职员的户头只有2.02美元,医学教科书女编辑十年的收入,也赶不上一个牙医。穷忙,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系统”问题。
在过往的采访中,我也接触了不同行业的人群——工人、记者、销售、工程师、企业负责人,看似光鲜的工作,虽然处在不同的行业,但她们的生活都死死地盯在各自行业的穷忙领域。特别是在疫情肆虐情况下。
勤奋的人,按道理不是不应该成为“穷忙族”吗?在另一个采访中,陈先生说自己拼命努力只能做到凑合活着,看一下房价、彩礼钱,再想象一下有了孩子后奶粉、尿不湿、学费、补习班,算了,这辈子就这样了吧!他每天996,一年到头也没好好休息,工资还不过几千块。想换一个工作,可是自己能力也不是特别出色,很难找到更好地一份工作,甚至可能会长期失业,然后坐吃山空。不离职累死,离职了穷死。只能死守着眼前的工作。
穷忙,让陈先生抱怨、憎恨,在一些极端的话语中,他似乎找到了心灵的自我安慰。也增添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本身寒门子弟难发达,柬埔寨的疫情持续时间越久,对于穷忙族来说都是徒劳无功的工作。从事非法活动,成为了有些人逃离穷忙的另一种选择。
在柬埔寨这块欠发展的处女地,社会系统还未全面固化,疫情过后,或许是一些人脱离穷忙的一个空间。
穷忙一族,有着多种划分标准。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一年内未曾加薪;三年内未曾升职;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积蓄少,无力置产;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以上七项,如果你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符合你在柬埔寨的生存境遇,或许你真是“穷忙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