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注册
  • 浅谈电信网络诈骗频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23-04-27 14:38    点击次数:140

    QQ图片20211123142815.png

    涉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有着高发频发,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等特点。该类案件目前呈现出犯罪时空跨度大,呈职业化、专业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翻新速度快;目标不特定,受害范围广等特点。

    通过对近期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进行总结以及对已公布案例的思考,我个人发现接报的这几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的共性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犯罪手段繁多,紧抓被害人心理弱点。犯罪嫌疑人抓住被害人的心理弱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常见的是“贪图便宜”心理。此外还有:一是盲目信任心理。受害人盲目信任对方的工作地位、性质、职位等,未加核实即按照对方的指示汇款被骗。二是恐惧害怕心理。诈骗方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被害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对方成功实施诈骗。三是“好面子”心理。受害人出于维护自己的“面子”,轻易被骗,例如裸聊类电信诈骗,就是利用受害人维护“面子”的心理进行威胁从而实施敲诈。

    二、犯罪成本低,非法获利高。涉网诈骗犯罪案件单起涉案数额,少则千元,多则数十万,给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根据网络已公布的破获多数案件显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行为需要支付的犯罪成本极低,甚至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可以成功实施。

    三、行为隐蔽性强,侦破难度大。犯罪嫌疑人利用非法互联网电话、短信、互联网等媒介与受害者联系,和被害者之间筑起一道隐形的“隔离墙”,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导致客观证据缺失,且远程的、非接触性的、跨区域的作案方式,使公安机关无法使用传统侦查手段锁定犯罪分子,案件侦破难度加大。犯罪分子作案成功后一般通过网上银行或银行转账方式迅速转移赃款,由于获取的直接证据较少,难以形成证据链、揭示案件全貌。

    针对以上几点的原因,面对日益严重频繁的电信网络诈骗,该如何治理?如何防范?对此我有几点个人的建议:

    一、加强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协作取证机制。针对该类犯罪要学会职能部门联动,使得被害人从原先集中于某点、某区域分布到全国,即应建立协作取证机制,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共同明确信息资金流向,及时固定证据形成证据链。由接报案所在地公安机关询问详细的案发经过,案发时间、涉案金额、双方银行账号、电话号码、嫌疑人人数和口音等信息,会同联通、移动、电信公司,查清对方电话来源;搜集嫌疑人使用的固话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绑定查询电话、存取款时使用的电话,提交技侦部门查询,摸清资金流向。

    二、强化线索收集,注重综合研判。通过涉案的电话号码、银行账户、嫌疑人作案时的台词、口音、称谓、网上聊天记录等信息内容,对同类型案件进行串并,全面展开对涉网侵财犯罪案件、线索和高危人员的排查梳理、分析研判,彻底查清犯罪团伙组织架构、人员身份及窝点分布情况。广泛获取犯罪信息、破案线索,深度开展涉网侵财的预警查证,以针对性、前瞻性的研判成果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积极探索建立打击防范涉网侵财犯罪案件工作新模式。

    三、注重法治宣传,提高预防力度。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不法分子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和预防能力,增强防范意识,争取消除侥幸、恐惧、贪图不当利益等心理,认真核对网络信息、慎重进行交易,一旦发现被骗应当迅速终止交易,保存犯罪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信网络诈骗并非不可防不可控,但仍需进一步的努力,我认为,我局民警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将反电诈宣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知不断更新的电诈手段,相应将防范电诈宣传的知识时时更新。同时通过多措并举,更好的完成此类案件的预防与侦破工作。